76歲的李爺爺是一名退休教師,退休以后加入了老年大學,和老伴一塊打乒乓球是每日必修課。突然有一天,李爺爺感臍周隱隱作痛并直冒冷汗,起初以為“胃痛”,從藥箱里找出幾粒胃藥口服后又休息了一陣,自覺腹痛稍稍緩解,可是自從那天開始,李爺爺已經(jīng)沒有精力打乒乓球,每每夜幕降臨時,李爺爺即便吃了胃藥及止痛藥,仍感到臍周持續(xù)性脹痛,蜷縮位亦不能緩解。
兒子見狀,將李爺爺帶到株洲某大型醫(yī)院就診,完善胸腹部CT檢查,考慮膀胱占位性病變并腹膜后、雙側(cè)髂血管旁多發(fā)腫大淋巴結、互相融合成片,肺部多發(fā)小結節(jié);膀胱鏡下活檢明確為膀胱移行細胞癌。李爺爺及全家得此消息,猶如五雷轟頂、晴天霹靂,不僅對疾病晚期的絕望,更是對接下來的抗腫瘤治療深深的恐懼。
經(jīng)過多方打聽,李爺爺兒子得知株洲市二醫(yī)院腫瘤一科劉建民主任對腫瘤的姑息治療及腫瘤的微侵入操作有獨特的經(jīng)驗,隨即入住市二醫(yī)腫瘤一科,給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20mgQ12h止痛,完善常規(guī)檢查后,劉建民主任安排了多學科討論。
鑒于患者家屬強烈拒絕全身化療及放療,膀胱癌并多處轉(zhuǎn)移病期晚,止痛藥物毒副作用較大,且膀胱癌本身對化療不敏感,患者腹痛考慮與腹膜后腫大淋巴結壓迫腹膜后神經(jīng)有關。遂制定了以腹膜后腫大淋巴結放射性粒子植入減小腫瘤負荷從而減輕疼痛、改善生活質(zhì)量、延長生存期為目標的方案。
治療前 治療后
9月8日,劉建民主任帶領腫瘤一科微創(chuàng)團隊為李爺爺做了在CT引導下腹膜后、髂血管旁腫大淋巴結放射性粒子植入術,1小時后,手術順利結束。大約1周后,李爺爺感身體較前可直立,腹部緊繃感較前松弛,約半月后,李爺爺在不服用止痛藥物的情況下完全感覺不到腹痛,停滯了1個多月的乒乓球活動已恢復如常,消失殆盡的精氣神又恢復如初,肚子不痛了自然心情好了,食欲也好起來了。上月初,李爺爺來我科復查,腹部CT顯示腹膜后腫大淋巴結較前縮小,李爺爺向我科團隊豎起了大拇指,連聲說到:劉主任帶領的團隊真棒,小小的粒子讓癌癥病人也能輕松地活著,且不用服用止痛藥,感謝你們!